谷梁闻史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被遗忘的国家级珍宝——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庄学本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3年03月27号 07点 阅读 12812 评论1 点赞1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被遗忘的国家级珍宝

——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庄学本

 

 

上了年纪的老浦东都知道,浦东南路、东昌路交汇处以北,曾经有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庄家宅(公交车站称庄家桥)。庄家宅不远处,还有至今保护下来的陆家嘴地区唯一的庄家祠堂。查阅庄家宅的历史,还得从清乾隆年间一位浙江宁波籍庄姓大户来此建宅定居说起。定居后的庄氏人家,靠勤奋努力,人丁兴旺,族人中事业有成者甚多,庄学本就是其中之一。

 

文物保护单位庄家祠堂

 

庄学本在上海浦东的老家

 

 他是自学成才的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  

 

庄学本,1909年生于浦东,1984年卒于浦东。他是中国影像人类学先驱,纪实摄影大师。可很长时间,他是一位被遗忘的人,一位曾经被政治尘埃淹没的大师。

 

庄学本 1934年在四川理县和藏族朋友合影

 

翻开庄学本的人生档案,可清楚地看到他的成长之路。

 

1928年,19岁的庄学本任职于上海人寿保险公司。一生没有系统学过摄影的他,因受《半农摄影》《天鹏》《柯达摄影术》等书影响,对摄影由业余爱好发展到强烈的兴趣。通过痴迷的自学、入门,走上了专业摄影这一人生道路。

 

1930年,庄学本怀着“凭我两条腿、行遍全国”的一腔热血和抱负,与5个知识青年组成“全国步行团”,从上海一路北上,沿途目睹了旧中国贫困落后的现状,体验到人生百味,所以,萌生了用镜头记录现实的愿望,逐步走上了“独立摄影”之路。

 

1931年,庄学本只身来到南京,在大同地产公司、万国储蓄会当职员。而公司隔壁是一家照相器材店,这为庄学本提供了更进一步学习摄影的机会。

 

1934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去世。庄学本以《良友》《中华》画报和《申报》特约记者的身份,跟随专使进藏致祭。到成都后,规定记者不允同行。于是,庄学本以“开发西北协会调查西北专员”身份,办了去青海果洛草原的旅行护照,迂回进入了那片神秘的土地。在长达9个月的旅行中,他克服了交通不便等重重困难,足迹遍及理县、马尔康、阿坝、松潘、茂县等藏民聚居地区,拍摄了大量人物肖像照片,其中,既有饱经沧桑的藏族老人,也有豆蔻年华的藏族少女;既有普通的藏民,也有当地的土司等上层人物。人物神态自然、用光精到,照片中的人物或侧视,或对眸,“黑白”分明,呼之欲出!

 

1935年拍摄的藏族拉卜楞贵族少女盛装

 

幸福的青年藏民

 

庄学本为当地原住民拍照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至沓来。庄学本这位年轻的汉族小伙,白天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者,为他们留下瞬间的记忆,晚上钻到土暗房中冲洗照片。庄学本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当地的头人。19349月,西藏俄洛的土司夫人那贞汪姆,专门为他搭了一个红帐篷作为“暗房”,这在当时是最高的礼遇。

 

1935年,庄学本回到南京。他将在果洛藏区拍摄的照片整理后,举办了首次个人摄影展览。展览引起了时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丁文江的关注,遂介绍庄学本进研究院工作,使庄学本的摄影语言中融入了更多人类学元素。

 

果洛康干土司夫人和孩子

 

193819413年间,庄学本怀着浓浓的西部情结再次西行,到川、甘、滇交界的西康地区用“镜头”语言,捕捉了数千幅纪实照片。1941年,他在重庆、成都、雅安三地举办了“西康影展”。影展以大量的纪实照片,形象地介绍了西康的山川、地理、民族、物产,吸引观众20余万人次,包括孙科、于右任、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等国民政府高官及社会名流都前往观展,引起轰动。当时的重庆新民报、重庆大公报、成都中央日报、成都中国日报等均报道了西康影展,《良友》画报亦第一次为庄学本个人开办专刊,取名为《新西康专号》,影展被誉为“中国摄影史上不应遗忘的历史事件”。

 

少数民族妇女

 

肖像摄影是一种创作,能让人窥视到摄影者与被摄者的关系,以及摄影者的驾驭能力。没有敏锐的体察感悟,要抓拍到神态自然、形象逼真的肖像照实属不易。庄学本的肖像作品,从用光到构图、服饰到神态,张张平实且逼真自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很难想象在80年前,各种条件都十分简陋的情况下,能拍摄出如此原生态、高质量的人像作品。即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其作品也无可挑剔。历经80年风雨,依旧光彩照人。

 

庄学本在上世纪30年代摄影创作的“高峰”,令后人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可谓功德无量。正如一位当代摄影家所言,“中国摄影师的人文素质和影像素养没有人超越他。没有布列松的影响,马克·吕布的引导,中国人照样能拍好照片。而且庄学本是真正属于中国的。”

 

 他是促进民族和谐团结的有功之臣  

 

如果说“西部歌王”王洛宾曾创造了音乐界的西域元素,那么,庄学本来自雪域高原的摄影作品,则更多地注入西部少数民族的视觉影像。两支异域奇葩交相辉映,堪称异曲同工。

 

庄学本在少数民族肖像摄影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同时,客观上为促进民族和睦团结做了一件大好事,尤其是在汉族与藏族之间又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历史上,汉藏之间是亲密的一家。早在公元641年,为加强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藏族社会的发展,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喜结民族良缘。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西部地区,尤其是信息闭塞,人迹罕至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东部对这些地区的了解也甚少。

 

作为一个生活在大城市上海的青年,一个有着收入可观、让人羡慕的保险公司任职的人,用现代词汇来说一个地道的“白领”,在民族存亡关头,庄学本抛弃了个人的一切,提出“东北与西北联动,而联动西北,必先明了这个关系重大的腹地”,他像其他有志青年一样,走上了“抗日卫国、匹夫有责”的道路。不同的是,庄学本不是从军拿枪,而是用手中的相机去服务,为各界人士“明了”西北作贡献。

 

戴簸箕头饰的土族妇女

 

戴刺绣品的土族男子

 

可以想象,庄学本走的这条路需要有何等的勇气,等待他的将是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语言上的不便,陌生人群的疑惑,除此之外,还要提防毒蛇、猛兽的攻击。而背着沉重的摄像设备靠两条腿出行的庄学本,一路走去,义无反顾,用“镜头”语言坚定地为藏、羌、彝、苗、僳、纳西等少数民族拍摄,为民族事业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汶川县立小学的羌汉族学生(1934)》《藏族拉卜楞贵族盛装少女(1935)》《贵州女子(1936)》《果洛牧区老人》等代表作品,记载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记录了那段久远的历史、神秘的土地,作品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大自然的原生态。这些80年前保留下来的第一手史料,为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佐证。

 

穿民族服饰的庄学本先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庄学本仍孜孜不倦倾心于摄影创作。19501952年期间,曾随中央民族访问团到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和内蒙古、东北等民族地区,背着用了10多年的禄来福莱克斯和蔡司伊康泰A型两部相机,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蒙古包中,拍摄少数民族生活照片。1953年,他第一次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区采访。1962年,庄学本重访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报道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巧合的是,采访报道的主人公,正是30年前他曾拍摄过的西藏农奴,通过“镜头”语言的强烈对比,热情颂扬了党的民族政策。

 

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拍摄的同时,庄学本还留下了大量文字资料,著有《十年西行记》《尘封的历史瞬间》等札记。照片和札记,为少数民族史研究作了重要贡献。庄学本功不可没!

 

 不应有的坎坷人生  

 

与相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庄学本,有两个遗憾,一是未能走进西藏拉萨,为后人留下80年前高原圣地的原生态画面,为建设新西藏留下资料;二是1956年,在国家民委副主任、民族出版社社长萨空了的支持下,曾筹划举办个人西域影展,但未能如愿。而远比遗憾更为严重的是,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在共和国天空飘满乌云的日子里,由于庄学本曾经在“国民党中央研究院任职”,以及担任过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协会调查西北专员”的经历,他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于196548日被“开除公职,清洗回乡,自谋生计”,与妻子一起回到浦东老家。他历尽千辛万苦拍摄的数千幅西部少数民族的摄影作品和资料,在“十年浩劫”中损失过半,仅存的部分现保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宫、《民族画报》社和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等处。回浦东的庄学本夫妇,“文革”期间受尽屈辱,老人将自己的积蓄约6000元、祖上的遗产5间屋,连同几千张摄影作品悉数上交,给自己的摄影生涯划上了句号,摄影人生也就此“定格”。

 

党的“三中”全会,历史重新拨乱反正。1986年,原《现代摄影》《焦点》杂志主编、著名摄影家李媚在《民族画报》社查找资料时,偶然翻看到了《庄学本少数民族摄影选》,如获至宝、大喜所望。她惊呼:“最震撼我的是他的肖像作品”。2002年,第三期《中国摄影》杂志用大量篇幅,刊发了庄学本的作品专题。这位曾经的“中国摄影史上失踪的大师”,终于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得到了应有的尊崇。2005年,首届广东省连州摄影节上,庄学本的一些作品再度面世。庄学本,这位被历史尘埃淹没的摄影大师,和他的摄影作品一起,重见天日、重放异彩。

 

 为了让庄学本先生的梦想成真  

 

浦东,是庄学本先生的故乡。由于历史的原因,浦东的多数人士不了解这位为民族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浦东,应该为庄学本做点事。最近,有多位有识之士提出,建议在浦东举办一次“庄学本摄影展”,为的是让社会各界更多更好地了解庄学本,认识庄学本。庄学本先生的后人也希望庄学本先生当年举办“西域影展”的梦想能在浦东成真。也有学者提出,庄学本摄影思想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应组织力量多发掘些史料,多做几篇文章。对浦东而言,办影展也好,搞研究也好,一方面是表达对庄学本的敬意,而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庄学本,笔者2012年在征集史料的基础上,在“民族团结日”之前,推出了《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功之臣庄学本》一文,文章推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2013年,为研究陆家嘴地区庄氏族人的历史,笔者与文史学会的庄秀福、陆晨虹老师,以及庄氏后人的代表,又对庄家祠堂进行认真研究,庄氏后人撰写出了有较高质量的调研文章。

 

修整后的庄家祠堂

 

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也期待介绍庄学本先生的影展,能早日梦想成真。

庄学本是浦东的,也是中国的。凡是为国家、民族、人民做了好事的人,文明世界珍视他,尊重他,大家不会忘记他。庄学本先生的梦想,是和各民族的团结、中华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欣慰的是,庄先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正在成为现实。他的家乡浦东,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庄家宅,动迁后已建成地铁2号线东昌路车站,以及美丽的世纪大道。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2 收藏 0 已推荐到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2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 博格2023-03-27 09:31:04

    致敬庄学本先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更痛惜政治迫害给艺术家们带来的不可挽回的灾难,感谢国良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珍贵历史回忆,即开拓视野,又能让我们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举报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