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章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双体船”和“二等车”的记忆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9月17号 21点 阅读 10118 评论8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半个世纪前的崇明农场知青坎坷经历,是我重要的一段人生。1968年的最高指示,将我从一名普通的初中毕业生推向了千万“知青”上山下乡的大潮,人生的轨迹由此发生了不可抗拒的转向。

 

      在我的记忆中,三年多的农场生活往返市区和崇明几十次,其路途的艰辛不亚于上海去外省市的感觉,尤其是吴淞码头到崇明南门港的三个多小时的客轮颠簸,晕船折腾,印象极深。

 

      那时,每天仅有三对航班过江去崇明岛。它们分别是:吴淞—南门往返,单程票价六角五分,单程航时三小时左右;吴淞—堡镇往返,单程票价四角五分,单程航时二小时左右;十六铺大达码头—南门,单程票价九角,单程航时五小时左右。这三条航班最适合我们东风农场知青乘的是“吴淞—南门”的航班。

 

      刚开始去崇明的客轮是单体船,抗风弱载客少,后来改为双体船,抗风稍强些但载客明显多了,据崇明老乡戏说,“是沾了上海知青的光”,这话不假,由于来自市区的知青人数明显增多,原先的单体船载客量明显不够,至于抗风能力,感觉不明显,稍大的风浪照样颠簸,晕船呕吐的人不见减少。那时的双体船外观漂亮,中看不中用,乘在里面和单体船一样,毫无舒适可言。

 

      那时客船抵达南门港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灰尘飞扬的货客混杂共用的码头,从下船点到南门汽车站的距离长达半公里之遥,迎接我们的是乱糟糟的“二等车”即当地崇明人载客的28吋载重自行车。

 

      那时作为崇明最大的码头南门港外根本没有出租车,就连乌龟壳和摩托车都没有,只有靠二等车撑市面。

 

      我们知青绝大多数都不乘“二等车”而身背行李徒步走向500米之外的南门长途汽车站。这段人车混行的土路不时有装有砂石煤炭的货车驶过,粉尘飞扬......

 

      当时从南门始发的长途汽车线路都不通到农场腹地,仅通到农场外围那个叫“三沙洪”的地方,这是一个很荒僻的水闸路口。那时除我们东风农场以外,还有红星农场和长征农场的知青也是到三沙洪下车,去他们农场也没公交车。所以,“三沙洪”汽车终点站成了二等车的集散地。

 

      每次回农场在这里下车,总是傍晚时分,天色基本已黑。此刻,已有很多“二等车”在候客。当时,我们一般都会无奈地选择乘“二等车”结伴回连队,否则,要在墨墨黑的夜幕中走四十分钟左右的土路,很恐怖的。好在二等车的骑手车技极高,他们能在复杂的夜间土路上穿行自如。

 

      五十年后的今天,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巨变:2000年后曾回第二故乡崇明岛探访,享受了每天几十班亚通公司高速客轮的舒适和快捷,比当年的“双体客船”不知好几百倍(有点夸张);同时感受到崭新整洁的南门港和南门汽车站连为一体的人性化设计,多条从这里始发的公交线路经过三沙洪延伸直通各农场腹地,和当年南门码头车站脏乱无序的场面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2008年通车的上海崇明长江大桥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崇明岛与上海市区直接相连;而上海地铁接轨崇明岛已经纳入市政发展规划。当年梦盼长江口“天堑变通途”的愿望终于成真!

 

      不过,“双体船”和“二等车”的老皇历,至今让人难忘。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9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大章

读书行路爱旅游,人文自然善交友。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