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思源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话说上海的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不是偶然的(之三)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20年08月08号 05点 阅读 10762 评论9 点赞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话说上海的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不是偶然的(之三)

 

 

缪新亚

 

 

     

        带着红色基因的中国红色文化从上海起步不是偶然的。

    中国的红色文化是特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因此,它的起始点应该就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而开始的。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筹备地、成立地都是在上海。因此,我们说,中国的红色文化是从上海起步的。这个论断应该是可以成立的。

    中国共产党于1920年代初在上海筹备、成立绝不是偶然的。首先,它具备建党的“天时”、“地利”的优势: 读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上世纪1910年代之后,中国乃至世界发生了一连串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件: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

    1914年——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兴起;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到了1920年代,中国迎来了一个社会重组,思想界分裂的年代。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者的群体开始形成。

    作为工商发达、思想活跃的上海,尤其是近代上海“三界分立”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封建政权对城市社会进行统一管理的权威。传统的治理威信和方式逐步消解,城市区域产生很多管理弱化的“飞地”和“真空区”。特别是执法力度低,管理滞后,咨询发达,交通便利,房价低廉(与工商发达的英租界相比)的法租界,俨然成了铁幕统治下的“边关”之地——各种思潮汇集的前沿,成了各种思想者竟相驰骋的交锋之地。

    其次,在上海建党,同样还存在着“人和”的因素:俄国十月革命之后,1920年列宁给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写了一篇关于殖民地问题的文章。非常明确地提出:共产国际要帮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独立,要在这些弱小国家建立共产主义的组织。中国的共产主义组织选择在哪里成立,对于这个问题,当时俄共代表费奥多尔在上海之行后作了回答:“上海是中国社会主义者的活动中心。那里可以公开从事宣传活动。那里有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组织,出版300多种出版物(报纸、杂志和书籍),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中共建党的两位重要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他们也都有在上海建党的想法。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们双双成为学界领袖,革命前驱。当陈独秀痛心“北京市民之不能醒觉”,“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上海工人已经举行大规模罢工,后来,上海有11万产业工人参加罢工。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迁移到了上海。也正因为如此,陈独秀注意到了上海工人阶级的革命性。1920年初陈独秀为逃避北洋军阀的追捕,在李大钊的护送下出京避祸。实际上2人另有所谋,据当时有《新青年》的“二把手”之称的高一涵回忆:就在李大钊送陈独秀出京的几天的旅行中,他们已经商定好由陈独秀在上海开展活动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同时在北京采取相应行动,以便形成一个南陈北李、遥相呼应的局面。对此,胡适著、唐德刚译《胡适口述自传》中也有记载:“乃故意向北方逃去,躲在离滦州不远的李大钊的老家乐亭县。住了几天之后(风声渐息),他二人乃乘车南下去上海。自此以后,陈独秀便与我们北大同人分道扬镳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

 

 

       陈独秀的到来,在新老渔阳里形成一个‘’红色漩涡‘’。

    陈独秀到达上海后,立刻以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到建党的筹备之中去了。他住进了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他把《新青年》编辑社从北京搬到了这里。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老渔阳里连同与之相通的新渔阳里,一道能量巨大的“红色漩涡”骤然形成。很快一个思想观念、政治组织的巨大磁场在新老渔阳里生成。建党前后,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许多革命先驱在这里频繁进出。有许多重要"红色"机构(社团)在这里设立,也有许多重要革命活动在这里举行,革命思潮在这里激荡,建党思想在这里萌生!

       新老渔阳里成了中国共产党“十月怀胎”的温床。

    ——1920年月,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老渔阳里2号成立。它是继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之后,在我国最早出现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1920年8月老渔阳里2号又诞生一支中国前所未有的“轻车突骑”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并以此为活动场所。9月《新青年》正式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担当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的作用。也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1920年8月15日由陈独秀、李汉俊发起创办《劳动界》周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面对工人的通俗读物。发表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用通俗的语言向工人阶级进行启蒙教育。参加编辑的李汉俊、戴季陶、沈玄庐、陈望道等人,都和老渔阳里2号有密切的关系。

    ——1920年5、6月间毛泽东先后两次到老渔阳里2号拜会陈独秀。共同讨论马克思主义,一起商议建党事宜和湖南联盟的改造。张申府、林伯渠、、张国焘、维经斯基都先后为中共建党在这里出没往来。

    ——1920年9月成立新青年社,它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公开的出版发行机构。次年又成立新时代丛书社,(社址望志路李汉俊寓所)扩大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渠道。出版了一批中共早期共产主义者翻译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1920年11月7日,在十月革命胜利4周年之际创办《共产党》月刊,主编李达。这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半公开的理论性机关刊物。这个刊物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介绍共产党的知识,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时候的老渔阳里2号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新渔阳里6号也是非凡热闹:

    ——1920年8月22日在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发的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次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团的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都在新渔阳里6号成立。

    ——1920年4月维经斯基第一次来沪就选择新渔阳里6号作为中俄通讯社的社址。华俄通讯社的负责人杨明斋。早年在俄国就加入了共产党。华俄通讯社设立后,向上海各大报纸提供新闻稿件,介绍苏俄情况。为中国广大革命群众了解苏联的革命打开了一扇窗户。

    ——1920年9月以中俄通讯社的名义创设外语学社,社址还是新渔阳里6号,社长还是杨明斋。学社表面上向社会招生,培训外语。实质上一方面是为了掩护团的工作,另一方面把它作为培养干部的的摇篮。为了掩人耳目,在报纸上打广告公开招生,实际上学员都有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推荐。学员经过培训和挑选分批派赴苏俄留学,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王一飞、汪寿华、许之桢、柯庆施等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员。后来其中不少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重要干部。

    ——1920年10月3日由李中,在新渔阳里6号召开上海机器工会的筹备会。李中,曾参加过毛泽东创办的新民学会,是江南造船所锻工,后被吸收为早期组织的成员。

    ——1920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沪。在与李达、李汉俊商谈后,认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在7月下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老渔阳里2号就成为“一大”的筹备处,以及“一大”开会期间的秘书处。直到1920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望志路106号如期召开。

    对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上海创立,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认为:这绝不是偶然的,它至少具备六个相关系统的支撑:即先进思想文化的重要信息传播系统、社会基础、联系国际和国内重要城市的水陆交通系统、发达通畅的邮政通讯系统、现代政党传统的社会组织系统、维持一个政党正常活动的安全系数。(《上观新闻 》2017-10-28)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绝非偶然。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毛毛1943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9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9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