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爱传承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旅游中的文化想象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12月05号 13点 阅读 10107 评论6 点赞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旅游中的文化想象

 

(俞文达)

 

        人生如旅,是生命之旅。

        最近自己对旅游,神游感兴趣,仍然是感悟人生的一部分。在旅游层面,我已经写了两篇谈神游的文章,都是从文化角度切入的。我认为: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我们中国地大物博,疆域广袤,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五千年,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我国的旅游文化,丰富多样。它们就散落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之间。

        有一句话流传得很广,也很有意思。它表达了我们旅游感悟的三个层次。它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百度上搜索这句话的出处。原来它是宋代的青原行思大禅师说过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这句名言,它表达了禅师在参禅之初、禅有悟时、禅中彻悟后三个阶段中,看山看水的不同的感悟。

        在中国旅游中,你看到一座山,决不会仅仅是山。你还会看到大山中雕刻的题词,在攀爬的路途中,它们会时不时地闪现。它们使你在旅游时浮想联翩。它们就是文化。中国的名山大川,里面全是文化,全是意境,全是我们先人留下的足迹和感悟。你去岳阳楼,就会记起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你爬泰山,脑中会涌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看江河湖海,有时会想起“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你乘船航行在长江上,望着江水东逝,你会联想到孔子的名言“逝者如斯夫”,进而回忆起自己的人生。也可能想起苏东坡的《赤壁赋》,或者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你去13朝古都西安旅游,你可能去终南山。终南山,在唐朝,绝对是个名山。似乎可以说,唐朝大大小小的诗人,几乎没有诗人不登过“南山”的。李白杜甫就不要说了,杜牧留下了《长安秋望》“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孟郊留下了《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王维的《终南山》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以及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许,我们还会想起“终南捷径”的典故:据《新唐书·卢藏用传》记载,卢藏用想入朝做官,就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终南山,希望得到征召。后果然被召去当了大官。司马承祯也曾被召,想归山。卢指着终南山说:“此中大有嘉(佳)处,何必在远。” 承祯缓缓地说:“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 后以“终南捷径”比喻最近便的升官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小小的一座南山,几乎成了一座文化之山了。

        在西安,你去大雁塔,就会想起唐玄奘在此翻译佛经。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古印度)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因为长安在历史上饱受战争摧残,留下来的唐代建筑微乎其微,而大雁塔就是其中之一。首写大雁塔的古诗留存下来不少。其中最有名的是岑参的《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天宝十一年(752年)秋,杜甫、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每人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而以岑参这首最为贴题,历来评价较高。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也不错。总之,你到西安旅游,无论是终南山,还是大雁塔,全都是满满的文化之山,文化之塔。

        什么叫精彩?这就是精彩,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彩;这就是带着文化眼光去旅游,或者神游的精彩。关键是我们平时要多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文学,加以积累。旅游时养成展开文化想象的能力和习惯,变实地游为文化游。

 

                                             2019.12.4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小小1958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6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6人点赞

本文作者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