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修改发表于2019年08月10号 14点 阅读 10265 评论38 点赞57举报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花样生活】+ZW00000207+难忘的“第一次”
奔八了,跟着共和国成长了七十年,二万五千多个日日夜夜,最让人难以忘怀的还是那刻骨铭心的“第一次”。
第一次搬迁。那是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浦东,我家住了30多年的危房终于拆迁了,搬进了两间独用的新公房。望着这装修一新的居室,不禁勾起我对过去辛酸的回忆:那时全家八口人,蜗居在不到25平方米的芦苇房里。三分之一的面积一*隔二,作为父母和我的卧室,三分之二面积用来放水缸、煤球炉、饭桌和长凳。几个妹妹只能挤在自搭的直不起身的小阁楼内。夏天,怕那呼呼的台风,雨棚被吹走,屋顶被吹乱,刮得人心惊肉跳;雨天,烦那哗哗的暴雨,这里盛滴水,那里排积水,忙得人心烦意乱。用水要到给水站。一根扁担,二只桶,来回多次跑,一缸水灌满,豆大的汗珠把全身衣服浸得湿透了。燃料,用过煤油,烧过煤球,为了省钱,买煤球,装、运、卸,自己一个人全包。忙完,浑身上下黑乎乎像个大花脸,洗澡只能用大脚盆,冲一冲。之后,单位又先后二次给我分房,让我彻底改善了住房条件。如今,当我轻巧地开着水龙头,看着那白花花的水哗哗地往下流、望着煤气灶上那浅蓝色火焰欢快地跳跃的时候,多么舒服,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第一次文章见报。平时,我喜爱养花弄草,有时候学写养花文章。2003年我写了一篇《醉人的香草》,第一次向报社投稿。一天,我在看新民晚报“花鸟虫鱼”版时,突然眼睛一亮,文章登出来了,我赶忙小心翼翼地把报纸折好,收藏起来,留作纪念。而后,又一篇“浓浓铁树情”被晚报编进“情趣生活”一书,东方广播电台还邀我在“金色频率”与花迷交流养花体会。过去,为“温饱”,老母亲因为我吵着要买一根四分钱的棒冰打了我,她内疚了几十年;如今,我退休十八年,养老金翻了几番,吃穿不愁还迷上了花草,多幸福!过着这甜蜜蜜的退休生活,怎么不让人从心底里感谢中国共产党,赞美社会主义,歌颂改革开放!
第一次被评上市“五好文明家庭”。2006年,我家被评上了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这崇高的荣誉,让我欣喜,让我激动。我和老伴退休后,热心参加社区公益。她担任党支部书记,我参加了议事层。我们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赢得了大家的好评。当我双手从领导手中接过红底金字的荣誉证书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拿了国家的退休工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应该的啊!
第一次上电视。2008年10月2日,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坊”播放了电视台记者采访我的电视短片,亲朋好友纷纷打电话,对我表示祝贺。一篇歌颂改革开放丰功伟绩“五张照片的故事”文章,被区委宣传部编进《心声与足迹》一书,电视台记者采访了我,还到老家拍了电视短片。一篇小文章,何来那么大的能量?噢,对了,那张集体照,是1982年女儿即将离开幼儿园时拍的,是黑白照,背景是两幢陈旧而又老式的楼房。两年后,我带女儿路过那儿,我呆住了,两幢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门口,“浦南幼儿园”五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楼房周围,月季花、杜鹃花、含笑花竟相开放,墙上满是青翠欲滴的“爬山虎”。望着这公园般的幼儿园,我由衷地感叹:浦东开发开放不久,你就变了,变得真快,变得真美,变得令人心花怒放;那张彩色照是老母亲八十寿辰时在新公房里拍的,母亲脸上满是笑容。是啊,我在老房子生活了30多年,搬出不到二年,老母亲就用上了煤气、闭路电视也开通了,真是大变样啊!难怪老母亲直夸:改革开放好,浦东开发开放好;那张风景照。是女儿在南浦大桥拍的彩照。气势磅礴的南浦大桥上,那粗大的斜拉索,犹如一根根琴弦,那威武雄伟的桥架高高地耸立在浦江两岸,邓小平书写的“南浦大桥”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显得更加苍劲有力。大桥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沟通浦江两岸的大桥像彩虹一样横跨江面,煞是好看。不久,世界上第一斜拉桥—杨浦大桥又落成通车。“东方明珠”和杨浦、南浦大桥二座大桥形成“二龙戏珠”的壮丽景观,织出了一幅生气盎然的上海“腾飞图”,多气派!如今,高架横空,地铁贯通,高速公路连网,市民出行多方便;噢,还有一张小外孙女的百日照。小宝宝好像睡在绿色的豆荚里,露出了甜蜜的笑容。一双眼睛水灵灵的,看起人来炯炯有神。小脸胖嘟嘟,一头乌黑发亮的卷发,活像个洋娃娃,煞是惹人喜欢。别看“豆荚宝宝”人小,相片登在杂志上,出足了风头,真幸福啊! 与我小时候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人啊,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人啊,要感恩,要知恩图报。这些年,那难忘的“第一次”,激励我“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在社区,我当好志愿者,向党支部立下誓言:用自己手中的笔,弘扬正能量。积极宣传,大力发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当好居民代表,反映居民呼声,积极建言,帮助解决难点问题。在网站做志愿者,当好优秀博文的推荐员;解决矛盾的调解员;排忧解难的联络员;不正之风的监督员,受到了社区和网友的好评。
我凝视着照片,重温那一个又一个“第一次”,浮想连翩:我忘不了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忘不了是邓小平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开始富起来了;我更忘不了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为我们描绘了强起来的宏伟蓝图,指引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噢,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小家的变化,反映了国家的巨变,这就叫“大河有水,小河不干啊”! 这是改革开放成就的真实反映,这是平民百姓发自肺腑的心声。
在伟大的祖国建国7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由衷的道一声——“我爱你,我的祖国!”
霜木 2019.8、10
霜木老师的一个又一个第一次,从个人、小家的变化折射了上海乃至祖国的大变化,娓娓道来,感人至深。霜木老师的文采很好,难怪所写文章能够登报被新民晚报采纳,整篇文章围绕四个第一次展开,切入点很好,赞赏!霜木老师已是耄耋老人,但精力充沛地热衷志愿者工作,不管是居委志愿者还是老小孩网站的志愿者,都是那么尽心尽责,每天还对网友的讲述进行热忱周到的评述,真是充满敬佩。今天又看到霜木老师这么好的文章发表,为霜木老师点赞,并向霜木老师学习!
今天下午我睡觉睡到晚上7点了(昨天晚上没有睡好),现在才来看老小孩博客,真是不好意思了.感动着看完霜木老师那发自肺腑的"8旬人生"的讲述博客,被深深感动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见证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巨变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更看到了一个奔八、受网友尊敬的霜木老师有一颗感恩的心,在社区,在网站,当好志愿者,认真为大家服务的崇高精神,向老师学习有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感恩党感恩国家做一个好公民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为老师点赞!向老师学习!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