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春华秋实 的个人主页 注册

【原创】我为祖国守边疆

导语:

修改
字体调整: | |

发表于2019年05月14号 17点 阅读 10506 评论5 点赞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与祖国同岁。曾经,我是一名军人,18岁的时候,我参军入伍,成了陕西省军区独立师的一名解放军战士,后又换防到甘肃省军区独立师。据解密资料记载: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紧张,前苏联在外蒙也屯兵百万,对我虎视眈眈,当时中央军委对中苏开战敌我双方形势的分析判断是这样的:一旦开战,首先要防范苏军对我国的核基地、主要交通枢纽、军事指挥中心等重要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攻击,然后从三个方向发动地面进攻,其中西路苏军机械化部队从内蒙古额济纳旗到甘肃酒泉一带南下,可以快速进抵祁连山,进而控制河西走廊,直接掐断内地与新疆的联系。为此,中央军委决定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人工堆建了八座山形工事,它沿着策克口岸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纵深布置。1969年3月2日发生了珍宝岛事件,8月13日又发生了新疆边境武装冲突,致使我42名军人全部阵亡,中央军委决定把中苏中蒙边界的边防站都改为边防部队。那时我作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表决心、写誓言、强烈要求到边疆舍身报国。1969年8月28日,我终于被批准调到中蒙边境——兰州军区步兵第三团十连,前身是甜水井边防站。据资料记载:1969年9月12日,内蒙古军区额济纳旗边防总站(蒙字157部队)和甘肃省军区红石山边防总站(甘字387部队),由兰州军区分别在陕、甘、宁、青各省军区独立师抽调部队精兵,以准备打仗的名义命令联合组建了“兰州军区步兵第三团”,我依稀记得作为该团十连战士代表,有幸参加了建团成立大会,见证了边防团第一任团长裴成寿从兰州军区首长手中接受军旗的情景。

       我驻守的地方是内蒙古8000里边防线最西端的一个叫清河口(原叫甜水井)的连队,这清河口没有一条河,也没有一滴能喝的水,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夏天地表温度50多度,冬天零下30多度,气候非常干燥,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认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说老实话,那时真有股尽忠报国的热情劲,我们“烽火台里谈理想,阵地前沿想责任”,记着“人民的希望、祖国的嘱托”,决心“当好国门一把锁,乐在边疆献青春”。本人由于学习、训练、执行任务处处走在前面,1970年2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同年入伍中的第一批党员。在当战士的四年多时间里,我先后扛过步枪、冲锋枪、重机枪,当过战士、连队文书、班长、代理排长等职务,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并干好一行。在开展“四好”“五好”运动的年代里,我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所在班被评为“四好班”,在恶劣的环境里,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祖国北疆100多公里的守卫任务。连队被兰州军区树立为“边防红十连”。如今清河口连队也是北京军区树立的边防连队先进典型。1973年我提干先后转战红石山三营与额济纳旗团部任职,1987年百万裁军最后一批转业,结束了我二十年的军旅生活。

       当过兵,不是一句轻松的笑谈,那是一种特殊的经历,是一种无法表达的情感。不是一般缥缈的梦幻,是一种难忘的体验,是一种生命深处的眷恋。我当兵虽在荒漠戈壁,却是我国卫星发射基地的前沿;中蒙边境的哨兵,是一种生命的机缘,是一种永远的怀念。

       边防战斗生活的十八载,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曲同生共死的和弦。为了保卫人民的幸福安宁,为了保卫祖国的岁岁平安,我把生命中最壮丽的青春留在了军营,把成长中最美好的时光镌刻在了枪炮之间。时光轮回了三十年,然而在我心中埋藏着一个三十年的梦,那就是有朝一日再回一次久别了的第二故乡——额济纳旗边防。2017年8月,女儿、女婿知道我的心愿后,决定开车从上海出发去内蒙古自驾游,圆我三十年的梦。我们顶烈日、冒酷暑,迎着风沙、跨越五、六个省市,行程7000多公里,穿越三十年梦想的时光,三十年的守望、三十年的牵挂、三十年的思念、再一次回到了自己曾经流过汗、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地方,只为再看一眼梦中的戈壁大漠,再会一会久别多年的老领导、老战友,再听一次久违的军号声,亲眼看一看昔日的老哨所,看一看往日的训练场,看一看多年的簇簇红柳,看一看那不离不弃的老胡杨。我们一家开车从上海出发,经浙江、安徽、河南、山西到达银川,2017年8月10日从银川经阿拉善左旗到了额济纳旗,入住66120部队(边防团)招待所,团保卫干事领我们参观了团史馆(荣誉室),见到了历任团长、政委等团领导的照片、各个时期边防团的重大事件、先进人物等,没想到还有本人1970年战备拉练时扛着重机枪的珍贵照片,那是解放军画报社记者采访边防红十连时拍摄的。晚上战友相聚,大家互相敬酒、互致问候,畅谈分别后的经历,回忆顶风沙、冒严寒、战酷暑、住帐篷、睡地窝、吃干菜、喝苦水,克服重重困难安营扎寨守边防的经历,赞叹用青春和汗水铸造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边防精神。

       伟大的祖国70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汗水,克服了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的封锁打压、前苏联的背信弃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现中国已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从生活物资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这次重回额济纳旗看到的巨大变化,也是祖国欣欣向荣的一个缩影。额济纳旗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一个边陲小县城,它的面积超过了江苏省,1969年边防团成立时全额济纳旗的人口只有9000多,真可谓地广人稀。随着祖国50年快速发展的脚步,现已成为疏朗大气、宜居、宜游、宜业的国际国内特色休闲旅游胜地。从低矮的土坯房到林立的楼房,从尘土飞扬的土路到平整的柏油马路,从黑灯瞎火的荒凉小镇到霓虹灯闪烁的现代化城镇,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与积淀千年的居延文化相互渗透,与弱水河畔的千年胡杨相融合,与穿沙巨龙——京新高速遥相应,每年10月的胡杨节更是八方来客,人潮涌动……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这就是现今神奇而又美丽的额济纳旗。

       头顶边关月、心系天下安。领略过万里边关的大美,也品尝过卫国戎边的孤苦,我将继续秉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部队优良传统”把爱国爱党的情思藏心底,把责任扛肩上,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者:宝山区大场镇关工委  仇炳江

2019年4月24日

(注:您的设备不支持flash)

信纸作者:茹歌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户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老小孩社区)观点,如有侵权或其他行为用户自己承担相关责任与本站无关。【举报文章】
点赞11 收藏 0 推送到圈子 分享
微信扫二维码分享

等11人点赞

本文作者

宝山春华秋实

老骥伏枥 , 志在千里。

加好友
评论字体大小调节: | |

精选留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回复

登录立即注册

请选择你想添加的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收藏夹名称

©2017 老小孩网站版权所有 | 沪ICP备08012383号    举报电话:021-64323922
×
×